1.圍繞擴大高水平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僑界人大代表張慶紅建議:加強為僑服務體系建設,拓展海外僑胞聯絡渠道,充分發揮海外僑胞在資金、技術和智力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在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上取得新突破,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推動我省經濟科技高質量發展,助力我省高水平對外開放。
2.圍繞如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僑界人大代表韓春云建議:一是強化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快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形成環京智能算力集聚區。加強與京津算力基礎設施的統籌布局,建立京津冀算力協同機制,實現算力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要推動智能算力與綠色電力一體化融合,降低算力成本,優化網絡傳輸,保障算力高效運載。要加快互聯網、數據處理中心等“數字底座”建設,推動交通、能源、水利、工業、農業、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網絡化部署和智能化升級,構建智慧城市更新體系。二是深化與京津的產業協同。要加強與京津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聯合開展人工智能關鍵技術攻關,共建人工智能軟硬件適配中心、大模型評測平臺等創新平臺。探索“京模冀訓”“冀訓京用”等模式,推動大模型研發與應用。要發揮河北產業基礎優勢,承接京津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重點引進互聯網、大模型、大數據頭部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支持京津企業將研發、生產環節延伸至河北,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要強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的安全評估與監管,提升網絡安全防御能力。三是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落地。要在鋼鐵、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產業中推廣人工智能應用,支持企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生產流程、提升產品質量。要拓展公共服務領域。在政務服務、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如智能醫療診斷、教育評價大模型等,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質量。要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整合城市物聯感知數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城市治理決策智能化,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和宜居性。四是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要出臺算力券、稅收優惠等政策,降低企業算力使用成本。設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初創企業和創新項目,引導社會資本多元投入。要鼓勵高校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培養本地人才。加強與京津高校、企業合作,引進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成果的保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3.圍繞把握河北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謀劃未來發展戰略定位與目標指標,僑界群眾梁葉梅、李彥華建議:一是充分利用京津的科研資源和人才優勢,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在雄安新區打造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高地,吸引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入駐,建立科研成果快速轉化機制,使河北成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和成果轉化的首選之地。二是建設現代化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加快傳統產業的智能化、綠色化改造,例如鋼鐵產業,推動工藝革新和產品升級,向高端鋼材領域進軍,提升產品附加值;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成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樣板區域。三是加快建設綠色生態與旅游融合發展帶。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以太行山、燕山山脈和白洋淀等自然生態資源為依托,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打造生態宜居、旅游興旺的綠色發展帶,成為全國生態旅游標桿地區。四是采取多種渠道,加強聯系合作。走出去,學習世界發達國家的先進文化、技術、管理經驗、模式等,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堅持學習,包容的心態,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揮在國外僑胞的愛國情懷,把我們河北建設得更加美麗和諧。
4.圍繞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何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做強做大創新主體,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僑界群眾武海濤建議:加快布局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處理產業,開辟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賽道。一是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為迅速搶抓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這一新領域新賽道,建議我省統籌建立由市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動力電池回收處理”發展領導小組,做好頂層設計,制定好相關規劃,引導投資方向的導向作用,搶抓市場機遇,加強監督考核,引領這一新產業加快發展。二是強化政策支持。認真研究國家及省級層面相關政策,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完善地方配套政策。在財力可承受的最大強度下,設立唐山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專項資金,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積極投資。對消費者和綜合利用企業等參與主體雙方均給予補貼、將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納入稅收優惠政策范圍,以提高動力電池回收的積極性。積極探索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投資、消費者和企業雙受益”的機制。三是深化產業鏈合作,打造新型商業模式。綜合應用唐山現有土地、融資、碳匯等措施政策,并不斷改革創新,多渠道多形式引入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整車生產企業,以及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參與共建的第三方回收企業等多種回收處理企業模式。鼓勵電池全產業鏈相關企業開發電池回收處理技術,鼓勵第三方回收企業介入電池回收處理。鑒于第三方回收企業缺少渠道優勢,我省第三方回收企業在自主搭建回收網絡的基礎上,積極納入生產企業的回收模式和(或)整車企業的行業聯盟回收模式,與上游資源企業、金屬冶煉企業、電池材料生產企業、電池制造企業、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廠等深化合作關系,將渠道劣勢轉化為渠道優勢。四是加快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項目全產業鏈布局。目前我省已經布局的電池新材料產業群具有極強的前瞻性、科學性、可行性,可以預期中冶瑞木、耀寧公司、國軒公司、恒科公司、鑫龍公司等未來幾年必將成為電池新材料領域的領頭羊。建議依托這些企業搶抓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機遇,加快布局和建設步伐,迅速做大做強電池新材料全產業鏈。
5.圍繞用好京津科創資源,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將河北打造成為科技成果轉化首選承載地,留學歸國人員張閱聲建議:構建“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協同發展模式,一是搭建協同創新平臺。聯合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在河北建設一批“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中試基地和科技園區。例如,在石家莊、保定等地規劃建設京津冀人工智能成果轉化園區,為京津科技成果提供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全流程服務。二是完善成果轉化政策體系。設立專項基金,對在河北轉化的京津人工智能科技成果給予資金支持,包括研發補貼、生產扶持等。同時,優化稅收政策,對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給予稅收減免,降低企業成本。三是加強人才合作與培養。建立京津冀人才共享機制,吸引京津地區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到河北參與成果轉化項目,通過兼職、顧問等方式為河北提供技術支持。此外,支持河北本地高校與京津高校合作,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培養適合成果轉化需求的專業人才。四是推動“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引導河北傳統產業與京津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開展“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農業”“人工智能+服務業”等行動,通過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為科技成果提供更多的應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