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圍繞“十五五”規劃編制,省人大代表、滄州市僑聯主席元革建議:“十五五”規劃編制既是技術工程,更是政治工程。規劃工作者需以歷史耐心把握長遠趨勢,以專業精神破解復雜難題,以創新思維突破路徑依賴。在方法論上堅持系統觀念,在實施路徑上注重精準施策,在價值取向上突出民生導向,方能編制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高質量發展規劃。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需要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態度,將戰略愿景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繪就科學藍圖。
2.圍繞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僑界群眾宋飛建議:科技得更接地氣才行。現在好多科技產品都高高在上,普通老百姓用起來費勁。就像智能家居,說是方便,可好多功能復雜得很。買個智能冰箱,結果調個溫度都得翻半天說明書。科技就應該像貼心小助手,簡單又實用。功能不用太多花里胡哨的,關鍵是讓大家容易上手。
3.圍繞激發經濟增長潛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僑界群眾馬和新建議:一是在金融領域。希望能搭建專門的僑資對接平臺,簡化僑胞回國投資金融項目的流程,為僑胞提供更優惠的金融政策和服務,鼓勵僑資助力家鄉建設;二是文化教育方面。多組織海外華裔青少年回鄉文化交流活動,開設僑胞子女教育咨詢服務窗口,幫助解決就學難題;三是民生保障上。完善海外僑胞回國養老、醫療保障體系,讓僑胞安心回國發展、生活,以此凝聚僑心,匯聚僑力,共促發展。
4.圍繞鞏固意識形態陣地,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僑界群眾歸永丹建議:一是順應數字化趨勢,發揮河北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優勢,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聚焦打造“冀派”文藝精品和文化品牌,形成新的文藝創作生產服務機制,推動戲劇、詩歌等特色文藝發展。二是系統考察河北的傳統文化,如燕趙文化、大運河文化等,厘清發展脈絡,淬煉精神內核。三是利用數字信息技術宣傳保護文化古跡,如利用數字化手段展示承德避暑山莊等古跡。通過多種宣傳方式,讓群眾認同踐行優秀傳統文化。
5.圍繞加強市政交通道路管理,海外留學生趙釩皓建議:一是在規劃修路前加強實地調研,了解情況,提升規劃設計的合理性,對街邊商戶多、住宅多的道路,在人行道增加車位的基礎上,視情況加寬非機動車車道,在輔路上設置劃線停車位,既避免影響非機動車正常行駛,又增加了可使用車位;二是加強日常管理和抽查檢查,對路邊違停車輛采取抓拍、實地貼條、罰款等方式進行懲罰,促使規范停車;三是加強對非機動車的教育管理,廣泛普及交通規則,在人流量大的路口設置交警站崗,對違反交通規則的非機動車主進行口頭批評教育、適當罰款等方式,提升非機動車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6.針對當前縣域小學科學教育發展與教師隊伍建設現狀,海外留學生高美雪建議:一是強化科學教育保障。加大縣級財政投入,配齊實驗器材,建立“城鄉科學教育結對”機制,共享優質資源;繼續鼓勵高校與縣域小學合作開展科學實踐活動。二是優化師資隊伍。定向培養科學教師,通過特崗計劃、師范生支教等補充專業力量;嚴格教師考勤管理,減少非必要代課現象,同時提高代課教師待遇與培訓力度。多措并舉,方能夯實縣域教育基礎,助力科學素養與教育質量雙提升。
7.圍繞把握河北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謀劃未來發展戰略定位與目標指標,留學歸國人員劉錫磊建議:一是立足國家戰略大局。河北處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區域,需緊扣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圍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推動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一體化發展,在服務京津中發展。二是順應新發展格局。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扭住擴大內需基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塑造優勢,暢通經濟、社會、自然循環,提高供給體系對市場需求的適配性。三是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河北是經濟大省,產業結構有待優化,需根據自身在產業升級、創新能力、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綠色發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