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我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和群團工作的重要論述,緊密聯系當前世情國情僑情的新變化,牢牢把握“根”“魂”“夢”的工作主線,“三有利”的工作原則,“大僑務”的工作格局,創新工作手段,以內聯外、內外聯動,拓展海外聯誼工作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引導廣大海外僑胞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貢獻僑界力量。
一、著力拓展海外聯誼,壯大友華力量
圍繞國家總體外交戰略,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拓寬聯誼聯絡廣度、寬度。加強海外聯誼聯絡上下功夫,加強僑情研究、把握僑情變化,完善河北省海外僑團信息、海外僑胞信息。加強與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及友好人士的聯誼,拓展與新僑、非河北籍社團、新興社團的聯絡,涵養、培育和發展海外友好力量,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凝聚力,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深挖資源底數。建立了省市僑聯專人負責的工作隊伍,梳理匯總所聯系海外僑胞、僑社團數據資料,持續發掘和培育河北籍僑務資源,不斷完善海外僑胞數據庫。現有在庫海外僑胞4429人,與134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個海外僑社團建立聯系,聯系緊密的國家66個,保持經常聯系的海外僑社團大約100個。支持海外河北籍僑胞成立僑社團,先后推動成立緬甸河北商會、日本河北總商會、菲律賓河北總商會、新加坡河北總商會,現有河北海外僑社團68個。
積極“請進來”。五年來組織開展了“海外僑胞故鄉行”、“僑連五洲·聚力河北”省僑聯海外委員聯誼大會、“僑連五洲·華僑華人聚唐山”等活動,邀請1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人次海外僑胞來河北參會參展。與來訪的3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名海外僑胞進行座談交流,引導海外社團、僑胞弘揚心系桑梓、報效國家的優良傳統,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動住在國與河北開展交流合作,積極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牽線搭橋。利用第十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2023華僑華人高層次人才“慧聚桑梓”河北行等活動契機,主動聯系海外華人社團組織,不斷拓展河北的海外“朋友圈”。
不斷“走出去”。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發揮僑界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先后組織5個團組出訪13個國家和地區,拜訪近120個僑團,參加近50場座談交流會,廣泛建立起海內外聯絡紐帶,“朋友圈”不斷擴大。出席第十六屆世界華商大會,廣交海外華商朋友,走訪走進僑企、僑校和專業協會,了解海外僑情,傳遞黨和政府的關心。
二、著力弘揚中華文化,不斷開創新局面
在會黨組領導下,順應廣大僑胞的中華文化需要,深入開展涉僑文化交流活動,積極支持海外華文教育事業發展,倡導海外僑胞參與協助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充分發揮僑聯組織弘揚中華文化的優勢,增強中華文化、燕趙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開展“我的家鄉在河北”活動。將具有河北特色的民歌、故事發布在省僑聯網站,并組織作品征集活動,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河北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河北聲音,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燕趙文化的國際傳播力,擴大河北在海外的知名度、影響力。
五年來,先后舉辦“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5期,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210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參加。“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營,有英國、西班牙、泰國、巴拿馬等國家的2500余名華裔青少年參加。實現線上和線下活動互補,幫助廣大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中文不間斷,感知中華文化不掉線,對祖(籍)國的情感不變淡。
加強文化品牌建設。深挖我省優秀文化資源,拓展僑聯宣傳平臺與渠道,大力發揮文化交流基地作用和優勢,扎實開展為僑服務,不斷加強對外宣傳推介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現有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25個,省級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39個。
連續成功舉辦“親情中華·歡聚正定—2023新春詩歌大會”和“親情中華·情滿燕趙—2024僑界新年音樂會”活動,是河北有效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具體行動,是拓展河北在海外影響力的有益嘗試和探索,是地方僑聯豐富“親情中華”品牌的一項具體舉措。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僑與新中國”圖片巡回展,“看見·雄安”攝影展、“百年征程憶初心 僑青向黨展作為”征文。指導各市僑聯參加中國僑聯組織的“親情中華—僑與新時代”攝影作品展、“親情中華”世界華僑華人美術書法展等活動。
三、著力參與社會建設,取得扎實成果
始終堅持服務大局與為僑服務相統一,發揮僑聯聯系廣泛的優勢,加強與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海外僑團及相關基金會溝通,引導其在冀開展助學公益項目,助力鄉村振興。
疫情發生后,各級僑聯倡導海外僑團、僑胞為國內捐款捐物累計6000余萬元,省僑聯與省中醫院聯合建立“河北省海外華僑華人健康咨詢平臺”,組織多學科專家實時在線提供中醫藥服務,助力海外僑胞抗疫、保護健康。
2023年我省遭遇洪澇災害,海內外僑胞捐贈折合人民幣490余萬元。認真做好“珍珠班”助學項目,全省申報建立“珍珠班”7個,資助1465人,資助金額近1100萬元。持續推進美國欣欣教育基金會助學、魏基成“慈善列車”和“僑愛心·進社區”眼健康等公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