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我部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會黨組的正確領導下,以強化黨的建設為主線,堅持黨建業務深度融合,深耕“創業中華·創新河北”品牌活動,牽手京津、搭建平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作為、開拓創新,為助力河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僑界應有貢獻。
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助力河北高質量發展
(一)積極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一帶一路”倡議、2022北京冬奧會為河北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支撐,通過舉辦具有僑聯特色的活動,凝聚僑胞力量,匯集僑界智慧,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動河北高質量發展。
一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五年來進一步完善《京津冀僑聯戰略合作協議》,堅持京津冀僑聯主席、經濟科技部長例會制度,開啟了京津冀僑聯事業全方位戰略合作的新局,為匯聚京津冀三地僑界資源積極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邁出了堅實步伐。京津冀僑聯連續舉辦了五屆“創業中華·牽手京津冀——海外僑界高層次人才為國服務活動”,為國服務團活動舉辦以來,在海內外僑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吸引了50多個國家,近700位海外僑界優秀專家學者,攜帶80多個高新技術項目,80多個項目在京津冀三地落戶,總投資金額近百億元。京津冀僑聯共創建新僑創新創業基地,在我省授牌基地5家。依照《京津冀僑聯戰略合作協議》,聯合京、津僑聯共同舉辦云招聘活動,發布110家企業招聘信息,招聘崗位達3500余個,線上平臺點擊量達4.4萬人次,人民日報海外版對參加招聘的僑資企業進行了專訪,并對活動情況進行了題為《“云招聘”助力僑企滿工達產》的報道,受到了僑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
二是助力雄安新區建設。中央決定設立雄安新區,引起海外華僑華人的高度關注,他們渴望了解雄安新區的最新進展以及未來的發展格局,順應這一期待,我們組織近百名海內外僑界高層次人才走進了雄安,對新區進行了參觀和考察,他們紛紛表示,雄安新區的設立給了華僑華人很大鼓舞,他們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和技術運用到雄安新區未來的發展中,報效祖(籍)國。我們還邀請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部分委員、北京市僑聯領導,北京華商會和省華商會的企業家參觀和考察雄安新區。
三是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了充分發揮僑聯海外僑務資源優勢,推進河北優勢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我們加強與非洲、亞洲、中東歐和南美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聯系,利用出訪等時機同當地的僑團和商會組織簽署友好合作協議,為服務企業走出去,搭建了平臺;邀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僑胞積極參與我省重大經貿活動,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吸引僑資僑智,助力我省高質量經濟發展。注重發揮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角色和作用,我部推薦了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匈牙利、烏干達等“一帶一路”國家的十多名海外華僑華商擔任省政府海外招商代表,為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
(二)創辦“創業中華·創新河北 ”品牌活動
“創業中華·創新河北”--海內外僑商河北行活動已成為省僑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工作品牌。為了不斷擴大活動的影響力,根據全省各地市經濟發展特點和需求,省僑聯加強與各個市級黨委政府聯動,開展了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創業中華 創新河北”招商引資引智系列活動。
一是引資成效顯著。五年來河北省僑聯圍繞僑商僑企需求和項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與省工信廳、商務廳和各地市政府合作,圍繞我省12大主導產業,共舉辦各類“創業中華·創新河北”--海內外僑商河北行系列活動20場次,邀請70多個國家1200余人次海內外僑商參會,達成合作意向260個,成功引入廊坊固安益海嘉里、衡水大數據& VR數字小鎮、滄州天山海世界、秦皇島華商國際律師學院等67個僑資項目,項目金額390.81億元。
二是助力抗擊疫情。疫情發生后,我會第一時間向海內外僑胞發出捐贈倡議,得到僑商僑企、海外僑胞、歸僑僑眷的積極響應,全省各級僑聯組織共接收捐款捐物價值6000余萬元。主動走訪企業,采取座談會、懇談會等方式,對全省70余家僑資僑屬企業和園區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三是服務新僑創新創業。為適應新形勢僑務工作需求,整合僑界優勢資源,搭建新僑服務、合作和交流平臺,發揮新僑創新創業人才匯聚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了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舉辦智匯河北 2023僑界精英創新創業大會,成立河北省新僑創新創業聯盟,構建了“1平臺+2組織+N機制”的新工作體系,提高了僑聯工作的覆蓋面,活動在河北日報、河北新報網、長城新媒體等主流媒體進行廣泛宣傳,提高了僑聯工作的影響力,上報的工作報告得到中國僑聯副主席連小敏“工作扎實、未來可期”的肯定性批示。
四是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我部連續舉辦兩屆以“新時代新格局新發展”為主題的“創業中華·創新河北”海內外僑商助推河北高質量發展活動,先后邀請京津冀蘇閩浙僑商共100余人走進河北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滄州、邢臺等地,發揮僑聯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搭建引僑資匯僑智的平臺,拓寬海內外僑商僑領、僑界人才與河北的交流合作渠道,攜手促進創新創業,共同推動河北省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引導僑資僑屬企業、廣大華商僑商貫徹新發展理念,參與到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來發揮積極作用。
二、堅持守正創新,人才強冀,不斷凝聚僑界智慧
發揮省僑聯僑界專家委員會優勢作用,凝聚僑界智力資源,服務河北創新發展,努力把僑界專家委員會打造成聚集僑界高端人才的聯系平臺,助力僑界高層次人才發展的服務平臺,圍繞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咨詢平臺。目前,專委會有委員128名,博士以上學歷121人,其中國家“千人計劃”9人,河北“百人計劃”19人,河北“三三三”人才23人,6名僑界專家當選為第十三屆省政協委員,30名僑界高層次人才獲得了“中國僑界貢獻”獎,已有50余位海外高層次人才在京津冀發展,多個項目在河北落戶或開展了業務。
一是廣泛凝聚僑界人才。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等國家戰略和河北經濟轉型升級,特別是縣域經濟發展需求,我部組織部分委員參加了省僑聯在多個地市開展的“創業中華”系列活動,以發表主旨演講、作專題學術報告、進行項目路演等多種形式,為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貢獻力量。2019年以來在中國僑聯組織的“中國僑界貢獻獎”評選表彰活動中,1人獲得一等獎,7人榮獲二等獎,充分展現了河北僑界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為河北綠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是著力推動新僑創新創業。近年來,我部努力推動新僑創新創業,通過印發通知、規范流程、統一標準、注重實效,在全省部分高校和高新區及園區先后創建了新僑工作站11家,今年列入計劃5家,不斷延伸“招賢納才”的工作手臂,發揮平臺效能,打造僑界科研創新高地,為凝聚全省經濟科技力量和引智引才獻計出力。
三、堅持以人為本,為僑服務,持續完善商會建設
五年來,河北省國際華商聯合會堅持以服務會員、奉獻社會為宗旨,支持會員事業發展,維護會員合法權益;鼓勵、引導會員為河北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暢通與有關部門的溝通渠道,反映會員的合理訴求;團結動員廣大僑商為推動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目前商會會員1000多名,會員單位6家,海外理事230多名,遍布世界60多個國家。
一是優化僑商會平臺。我部注重強化華商會政治建設、制度建設、組織建設,發揮華商會職能作用,聚焦我省主導產業,成立數字經濟、智能制造、“一帶一路”、文旅康養、會展經濟五個專業委員會,不斷提高服務僑商的專業水平。二是建立多點聯系制度。建立與省僑聯法顧委、石家莊仲裁委員會、各市僑商會的聯系機制,簽署有關協議,加強法律咨詢服務。加強華商會與有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國際組織的聯系交流,建立地區會長輪值制度,支持和幫助會員發展壯大事業。三是強化自身建設。按照章程組織華商會換屆工作,我部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堅持黨建帶僑建,先后7次組織會員企業和僑商代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委部署有關要求,通過商會線上發動、上門宣傳、廣泛聯系等形式,引導海內外僑胞積極接種新冠疫苗,確保疫苗接種工作全面鋪開;在商會微信公眾號推送經濟、科技、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規及知識335篇,形成了守初心、明使命,勇擔當、善作為的工作態勢,顯現出“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