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整體布局面向廣場呈環抱狀姿態, 形成弧形半圍合的界面。起伏的山形體量與坡地環境融為一體,像遠處連綿的山脈,在場地上延續自然。西側立面處理上,利用豎向錯動的混凝土板,沿弧線漸變展開,形成3段優雅的“琴弦般”的立面,折射層疊的樹林。同時利用漸開線延伸出幾段混凝土景觀墻,狀如厚重的山體,隱喻堅實的基座。為了順應建筑傾斜的室內剖面關系,在東側坡起的大屋面上隆起三個三角形的 “晶體”,在室內嵌入折形樓板系統, 形成可以遠眺山景的“書山”閱覽空間,而面向西側廣場空間,可以觀覽豐富的城市生活。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申辦成功,引起了全國的重視和矚目。作為世界上冬季最盛大的賽事之一,冬奧會的舉辦也為作為主場地之一的崇禮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它不僅可以促進崇禮雪上項目的開展,增加崇禮與外界交流的機會,更是加快發展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良好契機。
借此機遇,由中國僑聯倡議,舉海內外僑胞之力援建的“華僑冰雪博物館”在崇禮落地。在博物館籌建過程中,來自53個國家和地區近3萬僑胞、僑企,250多個僑社團廣泛參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理念落實為“人人參與、人人貢獻、人人見證”的僑界群眾性活動,通過對世界冰雪運動發展歷史、歷屆冬奧會以及2022年冬奧會申辦、籌辦、舉辦過程進行系統形象地展示,為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一扇了解冰雪運動、了解冬奧文化的窗口,作為國內規模最大,展品最豐富的冰雪和冬奧主題博物館,為中國留下了豐厚的冬奧文化遺產。
博物館由閱覽區和展覽區組成,根據不同的主題及功能劃分為7個展廳,每個展廳分別以捐贈的僑資企業來冠名,他們是:正大廳、世茂廳、金光廳、益海廳、金鷹廳、玖龍廳和融僑廳。正大廳和世茂廳位于博物館的二層,這里珍藏了來自世界各地與冰雪運動和冰雪文化相關的各類書籍,來賓們在此可以盡情瀏覽,充分感受冰雪文化所帶來的欣喜和愉悅;金光廳、益海廳、金鷹廳、玖龍廳和融僑廳位于博物館的一層,“金光廳”的主題為“五洲共晶瑩——世界雪上運動展”,主要展示人類滑雪活動的起源、歐洲古代的滑雪活動、世界雪上運動的發展歷程、滑雪器材以及滑雪場地發展歷程;益海廳的主題為“華夏踏玉行——中國冰雪運動展”,主要展示中國古代冰雪運動、近代冰雪運動傳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以及冰雪小鎮崇禮冰雪產業的發展;金鷹廳的主題為“冰雪耀五環——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要展示歷屆冬奧會的舉辦情況、會徽、火炬、吉祥物、海報、官方紀念報告、獎牌等;玖龍廳的主題為“純潔的冰雪 激情的約會—北京冬奧展”,主要展示與北京冬奧會相關的內容;融僑廳為臨時展廳,為延伸博物館的展覽內容、打造精品冰雪文化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

為全面展示世界冰雪運動的歷史和發展脈絡、歷屆冬奧會以及2022年冬奧會申辦、籌辦和舉辦過程,全方位展示記錄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參與奧運、貢獻奧運的事跡,弘揚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中國僑聯通過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向廣大歸僑僑眷、海外僑胞、僑團、僑社廣泛征集“華僑冰雪博物館”藏品。
2019年5月30日,中國僑聯原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率團赴張家口開展冬奧調研和經貿考察活動,與張家口市政府簽訂了捐建冬奧會場館備忘錄,隨后,中國僑聯廣泛動員海內外僑界力量,積極做好捐建博物館的各項工作。各級僑聯也紛紛響應,利用節慶節日以及地方重大涉僑活動組織募捐。
捐款不論多少,都是一股力量,力量不論大小,都是一份愛心,捐建活動得到廣大僑界群眾的積極響應,赤子之心,報國之志隨冰雪之約越發炙熱。
華僑冰雪博物館,是冬奧歷史的講述者,更是冬奧盛況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在保障捐建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僑聯組織還向海內外僑胞發出了征集冰雪運動藏品和圖書的倡議。截至2021年12月,博物館共征集和購買冰雪運動藏品8000余件,為世界冰雪運動的宣傳、推廣和傳播做出重要貢獻。

這是“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手稿。手稿用法文書寫,寫自1929年3月29日,當時在普羅旺斯的一家酒店,顧拜旦寫給他的一個同事,信的內容是希望同事安排他和阿姆斯特丹的奧組委主席在馬賽火車站見面。它最珍貴之處在于顧拜旦存世手稿本就不多,而這份又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以國際奧委會五環標志官方信紙書寫而成。
“館內600余件豐富的展品來之不易。為籌集冬奧會主題相關展品,全球各國的華僑華人出錢出力,四處奔走,尋得不少收藏精品。”市僑聯黨組書記方飛說。
館內收藏于玻璃框內的珍貴手稿經常吸引觀眾圍觀。這封手稿極其珍貴,這是“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寫于1929年3月的手稿。該手稿最珍貴之處在于顧拜旦存世手稿本就不多,而這份又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以國際奧委會五環標志官方信紙書寫而成。此手稿寫于顧拜旦作為國際奧委會名譽主席時,他雖已退休,但依然在為奧林匹克事業奔波。手稿主要內容是說,時任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荷蘭人Peter Scharroo想讓顧拜旦會見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組委會主席Rossem,而此時Rossem人正在尼斯,相隔不遠。所以顧拜旦希望同事能夠安排他在返回日內瓦家中的路上,于馬賽火車站與其見面商談。

冬奧誕生以來共有18把火炬,這里展示了11把。分別是:第6屆挪威奧斯陸冬奧會火炬、第7屆意大利科蒂納丹佩佐冬奧會火炬、第11屆日本札幌冬奧會火炬、第12屆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冬奧會火炬、第14屆南斯拉夫薩拉熱窩冬奧會火炬、第18屆日本長野冬奧會火炬、第19屆美國鹽湖城冬奧會火炬、第20屆意大利都靈冬奧會火炬、第21屆加拿大溫哥華冬奧會火炬、第22屆俄羅斯索契冬奧會火炬、第23屆韓國平昌冬奧會火炬。
自第6屆奧斯陸冬奧會開啟冬奧會火炬點火儀式,到第23屆平昌冬奧會,已有11屆冬奧會的火炬被收藏在華僑冰雪博物館。其中,1952年第6屆奧斯陸冬奧會火炬,作為冬奧會歷史上第一把火炬,格外珍貴。
1972年第11屆札幌冬奧會火炬,作為首次在亞洲舉辦冬奧會并點燃的火炬,同樣意義非凡。
1976年第12屆因斯布魯克冬奧會火炬,也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因為1976年是該城市第二次舉辦冬奧會。此前,因斯布魯克于1964年舉辦了第9屆冬奧會。
2002年第19屆鹽湖城冬奧會火炬,該火炬是第一次把玻璃元素融入火炬制造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該屆冬奧會上,中國選手楊揚奪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賽金牌,中國在冬奧會歷史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

“五洲共晶瑩——世界雪上運動展”主要展示人類滑雪活動的起源、歐洲古代的滑雪活動、世界雪上運動的發展歷程、滑雪器材以及滑雪場地發展歷程。

“華夏踏玉行——中國冰雪運動展”主要展示中國古代冰雪運動、近代冰雪運動傳入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以及冰雪小鎮崇禮冰雪產業的發展。
第24屆北京冬奧會正在我們“家門口”火熱進行。北京冬奧會火炬起名“飛揚”,寓意冰火相約,激情飛揚。它采用氫氣作為燃料,是世界首套高壓儲氫火炬,實現了冬奧會歷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
目前,崇禮華僑冰雪博物館對北京冬奧會火炬的征集工作也在有序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