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廣大歸僑僑眷、海外僑胞、留學人員和僑聯工作者滿懷深情、熱烈期盼。
為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展示廣大歸僑僑眷、海外僑胞在黨的帶領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新時代精神風貌,我們組織開展了“僑心永向黨 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主題征文活動,得到廣大海內外僑界群眾的熱情響應。
向征文活動投稿的僑界作者,有在讀的學子、剛剛工作的青年、事業有成的中年、老有所樂的耄耋老人,有工人、企業家、科教文衛工作者、僑聯專兼職工作者,有歸僑僑眷、海外僑胞、海外和歸國留學生人員。他們追憶過去、展望未來,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從僑的視角,熱情謳歌黨帶領中華民族取得的豐功偉績,多角度呈現燕趙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風貌,展現了僑界群眾推動中外友好交往、文明互鑒的良好風采,描繪了一幅幅僑界群眾美好生活的多彩畫卷,表達了廣大僑界群眾矢志不渝“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現選刊部分優秀作品(排名不分前后),以饗讀者。
我心向黨 綻芳華
小的時候,常常聽到家中長輩向我講述“嘉興南湖”的故事,當時心中就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充滿了敬仰與好奇。近代以來的中國發展史,在某些方面,也能稱作是中國共產黨的成長與發展史。她如一位在風云中成長起來的英雄,接受著歷史與人民的選擇,承擔著振興中華的重任與負擔。
從最初的“嘉興南湖”堅毅地走過中國近代的這一百年,到即將迎來黨的二十大,昭示著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帶領下,一步步邁向繁榮與富強。“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好像是我們這一代人最真實的寫照。但回望一百年前,那些率先覺醒的仁人志士,李大釗、魯迅等人,也在與我們一樣的芳華年紀里,為祖國的燦爛光明前程而奔走。那如杜鵑般鮮艷的青春底色,照映著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如今當我長大,也時常問自己,是否可以成為像他們那樣頂天立地的人。有一天祖國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也能像先輩們那樣挺身而出!每當從歷史書上讀到那些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我都會為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回到這片已經日新月異的故土,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等成就映入我的眼簾,心中會感到一片欣慰與自豪,在黨的帶領下,河北的面貌也煥然一新!中原的壯闊與繁榮從古代延續到了今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號角,把工業化的東風吹給邯鄲,保定,石家莊,緊鄰著北京,欣欣向榮在廣袤的大地。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農業也開拓著這片土地新的榮光。與過去相比,這里變化的太多太多,但不變的仍然是蓬勃向上的發展力。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我們接受著高素質教育,享受著國家為我們提供的各項便利時,也得時刻謹記著自己肩上還背負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重任。那些從過去就傳遞到今天的熱血與愛國情懷,已經成為了一種溶于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激勵著當代的中華兒女奮勇前行。
黨與人民永遠站在一起,這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經過時間與歷史和人民檢驗后的結論。黨帶領人民推翻了壓在民眾身上的三座大山,再到今日,先后形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黨帶領著中華兒女一步一個腳印邁向富裕,偉大祖國走向富強。
我很慶幸,生在這個富饒而美麗的祖國,也很幸運,在中國共產黨的呵護下健康成長。祖國的強大,是由內而外的。他活躍在國際舞臺的身影,昭示著與從前不同的風姿。“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充滿東方智慧的中國方案,為解決國際問題再一次彰顯了大國風范。我想未來,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作者簡介
趙丁巖,女,蒙古國僑眷,承德縣第三小學
秋月有情 共盼盛會
——給旅日漢語教師朋友的一封信
吾 友:
中秋節快樂!教師節快樂!
這樣團圓的節日,總是更想寫信給你,今年的中秋又恰逢教師節,寫一封信就更有意義了。你教你的日本學生學習中文的時候,會不會也教他們中國的詩詞?會不會教他們念“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樣的詩句?
一轉眼,我也已經來到新的工作崗位一年多了。我還記得自己剛來時,自己對僑聯工作不甚理解,你問我新工作是做什么的,我也只是照本宣科地說就是“服務經濟發展、依法維護僑益、拓展海外聯誼、積極參政議政、弘揚中華文化、參與社會建設”六項職能。如今,工作做得多了,才真切地體會到了工作的內涵和意義。在我曾經迷茫的時候,你總是很耐心地傾聽我工作所遇到的難題。記得你說,作為一名在日華僑,你覺得我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因為我們的工作,讓“家”的概念有了更深更廣的外延。
在每一步腳踏實地的工作中,我早已不再迷茫,作為一名專職僑聯干部我很自豪,我決心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僑務工作者,做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貼心人,努力成為僑務工作實干家。
曾經一起度過的每個中秋節都還歷歷在目。雨后遲桂花的馥郁香味,從八佰伴商場出來看見明月高懸于天,2019年的中秋節,在南京大牌檔隔著珠簾聽蘇州評彈,那時我們都覺得,很快就會再相見。可誰又能想到,2020年初,你的家鄉武漢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別君何易,會君何難。如今我們在不同的地方各自努力奮斗,中秋節的時候共賞同一輪明月,那也算得上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相見與團圓。
下個月,我們黨即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全黨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請你轉告身邊的華僑華人朋友,同大家一起傾聽黨的聲音,關注中國的發展,用自己的努力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
你說,喜歡自己的職業,并對自己業務能力很有信心。我知道你工作的辛苦,也看到了這么多年你取得的成績。作為漢語教師,你們是傳播中華文化的最前線,要講好中國故事,把漢字漢語、中國文化的魅力傳達到海外,讓中國的聲音更響亮。
最后,一定要注意身體,無論在哪里,無論走多遠,平安健康永遠是親人朋友最大的牽掛。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作者簡介
王璐,女,唐山市僑聯
有話向黨言 鐵心跟黨走
全民期盼、舉世矚目的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盛世迎盛會,盛會譜華章。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百年大黨領導的東方大國,取得了令世人艷羨的偉大成就,大而富、富而強的形象日漸被世人公認。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一個普通僑眷,由衷為偉大的黨和偉大的祖國感到自豪,為自己及家人感到慶幸!
接到征文“通知”后,感到非常激動和忐忑,激動的是有一肚子感恩的心里話,想對黨言,恰好有機會和途徑可以表達,忐忑的是自己才疏學淺、見識寡薄,擔心難以準確貼切表達自己及家人的心聲。把這件事告訴作為老歸僑的父母雙親后,一家人得空就要談論談論,特別是臨近征文截止時間,二老幾乎每天催問我:動筆了沒有?寫得怎么樣了?再三叮囑我一定要把二老及作為歸僑的哥哥姐姐們的心意表達到!老父親特別強調:不要太在意遣詞造句,主要是表露真情實感!老母親還特意開導:平時咱們在家是怎么說的就怎么寫!我一時間犯了難,真有“臨近家鄉情更卻”“臨近征截稿心也卻”的感受。如同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一樣,雖有一肚子的話,但又不知從何說起。行文不是羞于啟齒,而是難以開篇。因為黨的豐功偉績和恩澤德惠,不是我這等閱歷的人能夠精要表達出來的。下面我就從一個普通僑眷的視角,表達對黨的誠摯感恩。
澤被全家 永志不忘
我的父母以及哥哥姐姐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蒙古國歸僑,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如此敏感的身份,自然難以獨善其身,一度受到了“特殊”待遇。八十年代初,父母得以平反,重新安排了工作,一家人重獲了第二次政治生命。父母雙親知恩圖報、知責思為,不僅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年年評為先進,而且積極參加屬地僑聯各種公益聯誼活動,父親曾當選縣僑聯委員,主動向當時尚在國外的親友,宣傳黨的惠僑政策;二老都是本單位和社會公益活動的熱心人,母親曾不顧危險,從人販子手里搶下了一名被挾持兒童;他們從不計名利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始終在僑界圈子里,傳遞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正能量;八十年代初,對越自衛反擊戰還沒有完全結束,就把哥哥送到了部隊,九十年代初哥哥還沒有退役,又把我送到了部隊,繼續報效國家。用父母的話說:對黨沒啥報答的,就兩個兒子!在家鄉僑界傳為佳話。父母雙親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黨有號召,僑有行動”的誓言,影響和帶動了我們晚輩鐵心向黨。
葆持本色 回饋社會
作為共產黨員、退役軍人、歸僑子女,自己始終自覺強化先鋒意識,葆持軍人本色,珍愛僑眷聲譽。承蒙各級組織的信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注重講政治、講奉獻,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熱點,作為省僑代會代表、市人大代表、市僑聯委員、縣政協委員,堅持正確履行職責,提出反映群眾呼聲民意的建設性議案提案,連續五年被評為優秀政協委員和2020年被評選為陽原縣十大最美政協委員。堅持捐資助學扶貧幫困,近年來共資助貧困大學生12名,貧困中小學生60余名,貧困戶孤寡老人10余人(現金,羽絨服,棉服,糧油食品,文具等6.5萬余元),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樹、武漢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主動交納了特殊黨費并在疫情期間捐贈了價值1萬余元的防疫物資和3千元捐款;支持妻子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中,鼓勵兒子爭當志愿者,主動請戰疫情防控一線。回首過往,能有今天自己的一切,都是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群眾給的!回饋社會,幫助鄉親,為黨分憂擔責,傳承紅色基因,助力家鄉經濟社會發展是我的心愿。
黨恩浩蕩 小縣巨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家鄉小縣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巨變,作為見證者、參與者,感到無比欣喜和自豪。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家鄉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會清朗。置身其間感到幸福開心,獲得感滿滿。和父老鄉親一樣,對未來充滿希望,干勁倍增。連續三年的新冠疫情,沒有把我們嚇到,社會凝聚力和全民動員力,空前提高;全縣整體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實現了小康,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和生活質量有了質的躍升;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特色小鎮建設方興未艾,文旅大縣未來可期。愛黨愛國愛家鄉,眾志成城建家鄉,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和行動。
黨的二十大必將繪就更新更美的藍圖。作為僑眷,一定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信念,在新的起點、新的征程上,鐵心跟黨走!
作者簡介
馬金棟,男,蒙古國僑眷,張家口市僑聯委員,陽原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祝福
披肝瀝膽趟日月,
過海漂洋闖五洲。
駐足回頭望北斗,
他鄉異地把根留。
呼童晨讀風雅頌,
教子夜書顏柳歐。
萬國長技皆可用,
一片丹心永不丟。
作者簡介
付泉涌,男,加拿大僑眷,平泉市財政局
思 國
一百年前出彩霞,神州驚破夜無涯。
風雷蕩去古今苦,功業迎來世界夸。
海內生民心沐雨,天邊游子淚翻花。
時空不斷炎黃血,愿未干時報國家。
望 鄉
監控鏡頭能看家,窗前二老在忙啥。
清風苗圃翩翩雨,翠柳圍墻熠熠花。
那段鄉心如某日,十年咫尺即天涯。
如今情景歡如夢,且向洋人得意夸。
作者簡介
馮杰,男,加拿大華僑,加拿大阿爾伯塔農業部
一封來自海外學子的信
親愛的老師:
你好!久不聯系,常在心中。一切安好嗎?
我現在依然在美國求學!今天是中秋節,也是教師節,美好和美好重逢,老師,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很想家,想你們,真的很想!到了國外,才真的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刻骨銘心地思念。
剛才和我家里人視頻了!真好。知道家里一切都很好,我就很放心了吶。其實我有今天,多虧了你們,我真的很感激你們,感激母校的培養。當年我家里特別特別困難,我媽身體不好,爸爸又是老實本分只能靠種地掙錢養家,我們姐弟三個又都上學,家里常常捉襟見肘。其實有好幾次,我都打算輟學外出打工去掙錢,供弟弟妹妹們上學。可是你們找到我,說要我好好學習,不用擔心這一切,你們在鋼廠幫我爸爸找了一份工作,我才能安心地學習,否則哪會有我今天?我永遠不會忘記,是你們改變了我的命運!
前年爸爸說他下崗了,鋼廠被拆除了。因為響應國家政策,節能減排。快退休了的爸爸,突然下崗了,我害怕爸爸心里承受不了,畢竟他在那個廠子里生活了十多年,對廠子是很有感情的,可突然一下子廠子沒有了,心理上難以接受。可是爸爸卻樂呵呵地說,我們是要掙錢,但是不能掙虧待子孫后代的錢,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我爸還說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多好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給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你說沒有新鮮空氣,那怎么行?錢多掙多花,少掙少花,人一輩子掙錢是有數的,再說你們這姐弟幾個都長大了,也有出息了,我不擔心。
昨天視頻看我爸爸身體依然健康,我媽也還好,我爸在地里掐谷穗呢,我媽在撿栗子,我爸還跟我顯擺,糧食賣給琢酒集團,栗子14塊錢一斤,賣給神栗集團,就地取材,就得加工,在家門口也能掙錢,這個社會只要不打仗,就美得鼻涕冒泡!哈哈哈。我聽到了之后甭提多高興了,真的,但愿生我養我的地方變得越來越好。還有更可樂的事呢,我媽媽竟然拿著手機跑到廁所,跟我炫耀新建的廁所。小時候我最不愛去我家的廁所,是那種很簡陋的挖個坑上面鋪個木板的廁所,尤其是夏天,總是有蛆爬出來。每次去廁所,我都膽戰心驚。雖然我媽媽每次都把廁所掃得干干凈凈,可是仍然有蛆爬到腳上。后來我爸爸就經常買點農藥經常噴灑。我媽嚷嚷著說,現在再也不用了,不會再出現那種情況,比城里人家的廁所還好,城里人的廁所在屋里,離吃飯睡覺的地方近,有味兒,不好聞。哈哈哈,笑死我了!
老師你怎么樣?還在寬城一中嗎?那些老師們呢?都很好嗎,聽說我們班主任已經是副校長了,對嗎?我們在高中群里,其實也經常問問你們的情況呢。尤其是前些日子關于“小鎮做題家”的熱搜,“小鎮做題家”再度成為網絡熱詞,引起社會關注。我們也討論得熱火朝天的呢。其實每個努力的人都應被尊重。
每次大學同學問我從哪里考上來的,我都驕傲得說我的母校是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一中學,那個可能在地圖上輕易找不到的一個小小的城市,特別偏僻,特別遙遠,但是特別迷人。他們特別特別驚訝,以為我是衡水中學考上的呢。因為他們只聽說過河北有個衡水中學超厲害。我告訴他們說,就在一個遙遠的縣城,我有一批最最優秀的老師,他們一輩子就在那里教書育人,很平凡很普通。可是他們就安靜的堅守在那片土地上,讓一代代渴望改變命運的孩子,最終飛出了大山,看到了更廣闊的外面世界。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換來了一批批年輕學子飛向遠方,而他們自己,就在那里安靜的守望,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年華溫潤了鄉村教育,溫潤了寬城教育,溫潤了中國的教育,我覺得你們很了不起!老師,我們永遠感激你們!
有次看張桂梅老師的視頻,她說道:“都說刷題不好,我們只有靠這種方法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我突然淚奔了。我告訴身邊的朋友,我們都是這樣辛苦地考上大學的,我們就是那些平凡普通的老師陪著我們,和我們一起去刷題。披星戴月,年復一年,朝夕相伴,你們比我們做的題更多。你們的辛苦遠遠超越我們。因為你們給我們一杯水,而你們要成為大河大江海洋。你們陪我們一起見證了一種熱淚盈眶奮力拼搏的人生。凌晨五點的起床鈴聲,課間十分鐘的額外輔導,午休時間的擠時間刻苦,晚自習后操場路燈下的辯論探討……
親愛的老師,謝謝你們。讓我們這些小鎮做題家們。從遙遠的、偏僻的小山村,走向了世界的舞臺。謝謝你們。親愛的老師,愿你永遠健康快樂。一切安好!有人傳承,有人堅守,有人接力,你們在這喧囂世俗的世界里,和教書育人談一場永久的戀愛。用“小鎮微光”點亮我們奮斗星辰,才有了今天的自己,才有了最好的自己,遇見更優秀的人!“小鎮做題家”是奮斗的生動注腳。世界以痛吻我,而我要報之以歌。“小鎮做題”并非人生終點,我們依然會如魯迅先生所言:“愿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老師,這是你曾經讓我們背誦過上千條名言之一,我永遠記得。
一只站在樹上的鳥,從不害怕樹枝斷裂,因為他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自己的翅膀。這世界能夠創造奇跡的,只有我們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的勇氣。真正的成功是什么?真正的成功都應該是一群人的成功。一個人的成功,不叫真正的成功。稻盛和夫說要敬天愛人,要自利利他。這不是對成功的定義,但如果有八個字可以定義成功,那我愿意用這八個字來形容我理想的成功。所以你們是成功的人生!習近平主席強調:“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每個人都了不起。”能在世人心中留下一席之地的,不一定都是大名鼎鼎的風云人物,只要我們一輩子認真做好了一件有意義的事,那么我們就無愧于兩個字“偉大”!
人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我們在做時間的朋友,在持續做正確的事,在等待時間的回報里一點一點地變老!
《人間值得》里說:人生,只要能照亮某個角落就夠了!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我永遠記得你的諄諄教誨:做一個問題解決者,做一個敬天愛人自利利他之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尤其是疫情之下我親愛的祖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疫、心懷天下的大愛,令世人震驚感動!更讓我們這些留學生們驕傲和自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老師,我會學成歸來,我們都會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根在哪里!不敢忘,不能忘,更不會忘!
此致敬禮。
作者簡介
翁黎明,女,美國僑眷,承德寬城一中
喜迎二十大
紅船駛過百年程,
風采千秋萬代英。
滿載初心登彼岸,
乾坤社稷再新征。
作者簡介
戴曉娟,女,美國僑眷,唐山市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紅 暖人心
你,在東方屹立,遠眺聽聞于海闊天空
我,在四方拼搏,凝視沉靜于溫暖懷抱
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在長空中飄揚,它是中國紅
我,滿懷深情,唱響“我愛你中國”看到紅旗的地方那就更加有信念,而信念的顏色就是中國紅
你一定知曉,遠在海岸天邊猶如塵埃一樣的小小的我有顆赤子心是多么的熱愛您,多么想念您……
當我懷揣著一份暖暖的愛國心拿起畫筆,抱著一顆紅紅的中國心暢想著在畫卷上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描繪著自己的幸福和夢想,描繪花團錦簇譜寫盛世樂章……
祝福你我的“媽媽”,山河壯麗,歲月繁榮;祖國不老,祖國不朽!祝愿偉大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我的眼眶濕潤了……
作者簡介
李曉娟,女,河北省僑聯青年委員會委員,邢臺市僑聯委員
青春絲路
這是一條歷盡千年滄桑的流沙古道,
漫漫古道,千萬里。
這里曾有清脆悅耳的駝鈴聲,有歡快的舞蹈和樂曲,
也有白骨和汗水形成的歷史漩渦。
今天的“一帶一路”已經給全世界帶來新的格局和巨變。
它是一條溫暖的路,
中國在非洲建起全球最大光熱電站。
它是一條浪漫的路,
中國工程師情系撒哈拉收獲美滿婚姻。
它是一條甜蜜的路,
中國小伙在吉爾吉斯斯坦助力養蜂技術改進。
它是一條飄香的路,
中國商人為東帝汶帶來了咖啡貿易。
它是一條綠色的路,
中國與非洲聯手建立一條橫穿非洲大陸的“綠色長城”。
它是一條暢通的路,
中國助力西非第一條城鐵。
明天,這條漫漫長路將變得更年輕,更有朝氣,平坦通明。
作者簡介
秦一文,女,馬來西亞留學歸國人員,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血 脈
——記秦皇島籍愛國華僑苑丹
我曾經無數次的想
一個民族最強大的精神是什么
我也曾無數次的思考,
強大的精神背后孕育著怎樣的力量
我更欣喜的看到
執著的愛國精神產生的強大力量
一個僑居海外的80后女士
用她看來很平常的善舉告訴我
龍的子孫自有龍的精神
不管走到那里
龍的血脈傳承是不變的永恒
苑丹,一個看上去清秀雅致的女士
一個僑居海外卻“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游子
她用自己毫無懸念的赤子之心
書寫了屬于自己的那份《我的中國心》的忠誠
當如潮的出國夢把她卷到美國、匈牙利的時候
面對異國風情的千姿百態
苑丹冷靜思考的不是萬貫家財和光耀門楣
而是要為生養自己的家鄉奉獻真情
于是她想到了爺爺期盼的眼神
一個曾為共和國出生入死老黨員的眼神
又想到了媽媽的囑托
一個經常為山里孩子送去溫暖的“中國好人”
為了這份期盼和囑托
她資助44名山里娃求學改變命運
為了這份期盼和囑托
她出資22萬元為爺爺的家鄉修整擴校
于是一個古老的山村有了一個嶄新名字
“鳳凰山守本學校”
那是以爺爺的名字命名的學校
中華民族孝的美德在大愛的溫暖中傳承
于是她的游子之心時刻掛念祖國
汶川大地震的噩耗傳來
遠在美國讀大二的她和她的同學們
風雨無阻、廢寢忘食地為同胞募捐
當浸透汗水和淚水的1萬美元寄回祖國的時候
一種與祖國血脈相連的赤子之情已經盎然于胸
新冠病毒的突然爆發
她食之無味、夜不能寐
第一時間捐款
第一時間到處求購防疫物資
第一時間多方聯絡向祖國運送
當一萬五千只口罩第一時間運到秦皇島的時候
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親人欣喜的笑容
龍之血脈是成就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根基
更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不管走到哪里
不管身在何方
一聲召喚,龍族血脈就堅定地站在了祖國的旗幟下
苑丹,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
是爺爺紅色基因的賡續傳承
是母親“中國好人”的言傳身教
是拳拳赤子之心綻放的濃濃的愛國真情!
作者簡介
張英杰,女,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秦皇島市詩詞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