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宇,女,1975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醫學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導師、教授。現任河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醫學部主任、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黨委書記。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擔任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委員會委員、河北省司法鑒定協會副會長,河北省政府法制專家庫專家。獲評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河北省青年科技獎、河北青年五四獎章、河北省優秀青年、全省扶貧脫貧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等。

2015年9月-12月,受教育部委派參加“高校優秀學生工作者出國研修項目”,與國內39名高校學工干部一起,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學三個月。訪學期間,擔任研修班班長。組織學員撰寫學術研究報告,編寫《學習簡報》和《高校學生工作骨干出國研修項目論文集》,共計30萬余字。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推薦參加國際高等教育教師資格認證,以優異成績通過考試,為澳大利亞首位獲得認證的外國人。
作為醫學專業背景的博士生導師,積極帶領團隊進行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資助、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華醫學會教育教學重點項目等項目資助30余項。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收錄30余篇;其中部分成果發表于Protein & Cell(IF 14.870), Cell Death and Disease(IF 8.469),Chemical Review(IF 41.298)等高水平期刊;牽頭成立的“腫瘤微生態代謝調控協同創新中心”獲批河北省第三批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編著國家級規劃教材《法醫毒理學》(第四版、第五版)等兩部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及大型工具書《實用法醫學》等。以第一完成人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項。多篇觀點性文章發表于《中國高教研究》和《中國高等教育》,在醫學教育界引起較大反響。
作為第一完成人帶領團隊完成的“天然產物抗腫瘤藥物篩選的關鍵技術創新及轉化應用”項目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組通過專利技術,從菊科、紅豆杉科、木果楝科、苦木科和大戟科等傳統藥源性植物的根、樹皮、枝葉、花和種子等部位,提取、分離和純化獲得單體化合物。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構建高通量化合物結構鑒定平臺,提高天然產物結構的鑒定效率,對復雜化合物的結構解析提供了高效準確便捷的鑒定方法。對鑒定出的單體化合物進行基礎實驗研究,篩選出具有明顯抗腫瘤細胞增殖活性的先導化合物,明確其抑瘤機制。項目組已發表28篇學術論文,其中 SCI 論文24篇,研究成果在2021年美國腫瘤學年會上進行交流;獲3項發明新型專利,轉讓至多家企業,獲得了顯著的技術授權收益;通過優化中草藥提取流程、增收節支,幫助制藥企業獲得豐厚利潤。并與企業進行新藥研發合作,有望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抗腫瘤新藥。研究成果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對天然產物抗腫瘤藥物研發、推進我國中醫藥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主持完成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理學特點及致病機制研究,項目組完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尸檢10例,建立了《非負壓解剖室COVID-19法醫學尸檢技術規則》,發現COVID-19患者各器官組織特異性病理形態學變化特征,并對COVID-19發病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明確了不同臨床類型COVID -19患者影像學動態改變和兒童患者流行病學、臨床和影像學規律。項目共發表論文十余篇。項目對指導臨床治療、防控和新靶點治療藥物研發、相關烈性傳染病尸檢規范建立有重要意義,成果推廣應用可產生較大經濟社會效益。
主持完成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急性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技術方案”以及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河北省新發重大傳染病疫情早期監測預警機制研究”。項目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針對新冠肺炎等急性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流程和技術標準,為急性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撐。采用現場流行病學的培訓方法和“干中學”培訓理念,開發培訓工作程序和技術標準,從基本理論、方法等專業知識、現場實際操作、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分析等各方面,建立一整套應急培訓解決方案。并基于此開發了應急培訓管理平臺系統,為抗擊疫情廣大醫護人員,尤其是基層的抗疫人員和相關重要場所的服務人員,提供在線應急培訓服務。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建立VR培訓平臺,開發 VR 部分培訓課件,其中包括了新冠病毒檢測、醫務人員采樣等內容,為急性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實操提供沉浸式訓練考核。該技術申請軟件著作權2項。上述系統整合在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應急響應管理平臺中,將應用于河北省各級疾控中心和相關醫療機構的培訓和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全省在應對新冠肺炎等急性傳染病的應急處置能力,為疾病精準防控提供數據支持,有效提升社會抵御各類急性傳染病時間的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作為負責人和首席專家,牽頭編寫了“河北省康養產業十四五規劃”和“雄安新區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獲得多位省領導肯定性批示,已經省政府批準,即將公布實施。
2016年至201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不老臺村駐村扶貧,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扶貧脫貧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組被評為“河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駐村期間,發揮醫學專業優勢,大力實施醫療扶貧,構建了“省、縣、鄉、村”四級聯動的醫療扶貧新模式,并入選教育部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駐村工作被新華社、半月談、中國教育報、河北日報、河北新聞聯播等報道40余次。相關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于《半月談》、《中國扶貧》雜志、《共產黨員》雜志、河北日報等。
調任河北大學以來,兼任醫學部主任、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黨委書記,大力推動河北大學“醫科崛起”戰略目標。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改革醫學機制體制、成立臨床醫學院、增設附屬醫院。取得了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六年的河北省綜合大學最好成績;牽頭成立“腫瘤微生態代謝調控協同創新中心”獲批河北省第三批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兩年來,河北大學醫學學科在全國綜合排名上升了17個位次。作為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使醫療服務能力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獲批國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爭取國家財政近4個億的資金支持。附屬醫院成為河北省唯一非駐省會醫療機構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建單位。2020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排名河北省第二(A+),躋身國家“第一方陣”,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擔任附屬醫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組長和河北大學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多措并舉做好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2020年1月19日晚,我院接診了河北省首例來自武漢疫區的疑似發熱患者,隨即進入戰時狀態。同年6月,北京新發地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接到協查函后,距離兩位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到我院婦產科就診已過三天。醫院全體職工以科學、全面的防控措施控制住疫情傳播,實現了醫務人員和就診患者零感染,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醫院多次派出醫療隊共計百余名醫護人員奔赴黑龍江、河北省內石家莊、藁城、廊坊等地支援抗擊疫情;積極服務北京冬奧會、雄安新區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選派我院百余名醫務人員,承擔冬奧會的醫療救治任務。